工程造價行業(yè)見證了我國從計劃經濟模式走入市場經濟體系的歷史進程,工程造價行業(yè)信息化發(fā)展見證了從手工繪圖計算,到計算機二維輔助計算,到計算機三維建模計算,從采用定額模式到清單模式的發(fā)展歷程。隨著工程造價行業(yè)逐步進入全過程精細化管理的階段,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何有效利用BIM技術促進行業(yè)的發(fā)展,如何利用先進科技帶來生產效率和效益的雙提升。是我們每一位行業(yè)從業(yè)者值得關注和思考的。BIM技術對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研究課題組專家劉剛先生,曾在“2014廣聯達建設行業(yè)年度峰會”上,對“BIM技術助力工程造價行業(yè)變革與發(fā)展”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圍繞項目來開展生產和經營活動,是建設行業(yè)的顯著特征,作為支撐項目成功的工程造價管理承擔著貫穿全程的投資和風險管理以及 “估、概、預、結、審”的重要使命。然而由于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撐,在“決策、設計、交易、施工、竣工”這五大建設階段,一直處于數據不連續(xù)、數據積累難、協同共享難的狀況。這種狀況導致造價控制的全過程相對割裂、工程造價管理的應用范圍較窄、事后控制居多,較難實現對建設項目全過程的綜合管理。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建筑產品造型越來越獨特,體量和投資越來越大,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和手工工作模式已經很難適應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而長期以來,項目各個階段業(yè)務不夠連續(xù),數據割裂,數據難積累。計算與審核工作占據了造價從業(yè)人員的主要精力,很難有時間和精力關注項目的經濟評價、價值工程、合同管理、風險控制等。
這些問題,都因為BIM技術的出現而逐步得以解決,可以說BIM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不但是對建筑業(yè)的二次科技革命,而且對造價行業(yè)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BIM 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了建筑工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是對工程項目設施實體與功能特性的數字化表達。一個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夠連接建筑項目生命期不同階段的數據、過程和資源,是對工程對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設項目各參與方普遍使用。
可以說行業(yè)賦予BIM的使命就是解決項目不同階段、不同參與方、不同應用軟件之間的信息結構化組織管理和信息交換共享,使得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候得到合適的信息,這個信息要求準確、及時、夠用。
住建部“十二五”建筑業(yè)信息化發(fā)展綱要中指出,大力發(fā)展專業(yè)工程咨詢服務和加快BIM等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并列為工作重點。通過BIM應用,將工程造價管理咨詢貫穿于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利用先進科技帶來生產效率和效益的雙提升,已成為行業(yè)的重要命題??梢哉fBIM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是大勢所趨,用不用BIM很快就不是一個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怎么應用BIM? 尤其是大家很關注的工程造價管理領域,BIM到底有什幺用?
傳統(tǒng)的工程造價過程分為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合同造價、工程預算、竣工結算和竣工決算等階段。目前,針對每一個階段的造價工作都是獨立進行,特別是 在施工階段,從施工圖預算到工程預算基本上是重做,沒有復用。因此,工程造價的全過程都是較為獨立和被動的進行。各階段的造價信息僅作為簡單的使用工具出現,其對造價管理成本管控的巨大潛力沒有得到發(fā)揮。
將BIM拆分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這三個詞,傳統(tǒng)模式下,業(yè)主、設計方、施工方作為工程造價管理的三大應用主體,Building的三維圖型貌似是大家唯一能夠共享的Information。但事實上,就這一圖型而言,從設計到施工再到交付,由于缺乏Modeling的應用,最終的差異就非常之大;其次,構件、進度、工程量等Information基本上只能在施工階段產生,準確、完整的造價信息要在結算完成之后才能獲得,在前期的施工模擬階段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基于上述的問題,在過去的3D模型基礎上,就必須通過BIM應用,將進度、預算、資源、施工組織等關鍵信息集成進來,讓項目管理人員在施工之前提前預測項目建造過程中每個關鍵節(jié)點的施工現場布置、大型機械及措施布置方案,還可以預測每個月、每一周所需的資金、材料、勞動力情況,提前發(fā)現問題并進行優(yōu)化。廣聯達的BIM 5D產品實現的施工模擬,能應用于項目整個建造階段,真正的做到前期指導施工、過程把控施工、結果校核施工,拒絕信息的割裂,從而實現項目的精細化管理。